
佛手瓜也名香橼或五指柑,是芸香科植物常綠小喬木佛手的果實。佛手高三至四米,枝上帶有短而硬的刺,嫩枝時紫紅色,葉大互生,春天開花結果,夏秋二季果實淺綠色或淺黃色,也即成熟收摘時候。果實上部圓柱形,如手指狀,屈伸不一,長短參差,外皮橙黃色或綠褐色,果肉白色或黃白色,中心有一條縱行筋絡狀條紋。氣味芳香,味酸微苦。它不能作鮮食,主要作蜜餞。佛手瓜主產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雲南、四川、浙江等地。
佛手瓜含苦味素、揮發油、枸橼油、檸檬油、橙皮酊和多種維他命。根據藥理,佛手瓜對乙酰膽鹼引發十二指腸或胃痙攣有顯著解痙作用,能制止肝膽管痛。
明朝時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,佛手煮酒飲,治痰氣咳嗽,煎湯飲,治心氣痛。
佛手瓜在廣東、福建一帶,常用鹽醃、蒸煮曬乾而作乾果食。廣州和香港人喜歡用來煲湯或切片炒豬肉作餸菜。南海、番禺、順德各地人家,調製餸菜或煲湯時加入少量醃製佛手瓜,不但能增加餸菜湯水的風味,且能驅寒行氣。當地村民尤喜歡用肥豬肉、豆豉、辣椒、佛手瓜(新鮮或曬乾)同蒸熟佐膳,謂可醒胃、行氣、消滯。佛手瓜當造之時,該處不少人曬乾佛手瓜備用,除用作餸菜配料外,如患肚痛、咳嗽、嘔吐等病,亦用佛手瓜乾煲水飲用,有一定療效,且無不良反應。佛手瓜在四川、浙江大量生產後,洗淨切片用火烘乾,供藥材用。
別名 | 隼人瓜、安南瓜、壽瓜、合掌瓜、瓦瓜、萬年瓜、香橼、五指柑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學名 | Sechium edule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英名 | Chayote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科別 | 葫蘆科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原產地 | 原產於墨西哥、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常見品種 | 根據顏色可以分為綠皮佛手瓜和白皮佛手瓜,綠皮的生長勢強,莖粗漫長,結瓜多,瓜形較長也較大,果面有刺,而白色的生長勢頭弱,莖細蔓短,結瓜少,瓜形也較圓,表面光滑無刺,肉質緊密,味較佳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盛產季節 | 主要生產期為每年11月至翌年1月,及每年 4月至 6月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選購方法 | 選擇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,果皮鮮綠色、細嫩、未硬化,表皮光滑潤薄、臘質多、微黃色、茸毛不明顯、芽眼微微突起、無傷疤破損為佳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保存方法 | 用塑膠袋裝起來,並於袋子上紮幾個孔,放入雪櫃,可保存幾個星期左右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清洗方式 | 先用清水將表皮稍微清洗,再將外皮削除,削後用清水沖洗即可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烹調技巧 | 佛手瓜可以作葷炒、素炒、涼拌,做湯、涮火鍋、優質餃子餡等。還可加工成醃製品或做罐頭。在國外,佛手瓜以蒸制、烘烤、油炸、嫩煎等方法食用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常用菜式 | 佛手瓜魷魚、涼拌佛手瓜、佛手瓜炒肉、佛手瓜煲豬骨湯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營養含量1 |
|
佛手瓜黄豆排骨煲
佛手瓜黃豆排骨煲香甜可口,理中化氣,舒肝利膽,強消化。
材料(二至三人分量):
佛手瓜 | 三個(約十二両) |
黃豆 | 四両 |
新鮮豬排骨 | 半斤 |
江瑤柱 | 二粒 |
醬油 | 一茶匙 |
砂糖 | 一茶匙 |
雞粉 | 一茶匙 |
生粉 | 適量 |
植物油 | 適量 |
食鹽 | 適量 |
做法:
- 洗淨佛手瓜,切成四瓣。
- 洗淨黃豆,用熱水浸半小時。
- 洗淨豬排骨,斬件,用醬油、砂糖、雞粉、生粉、植物油醃二十分鐘。
- 用適量清水,慢火煲佛手瓜、黃豆、江瑤柱三十分鐘,加入豬排骨,再煲三十分鐘。
- 後加適量食鹽,便可上碟。
佛手瓜大眼雞魚湯
佛手瓜大眼雞魚湯清香鮮甜,驅寒化氣,健脾開胃,營養充分。
材料(二至三人分量):
佛手瓜 | 三個(約十二両) |
大眼雞魚(木棉魚) | 二條 |
甘筍花 | 六片 |
生薑 | 三片 |
胡椒粉 | 適量 |
植物油 | 適量 |
白酒 | 適量 |
食鹽 | 適量 |
做法:
1. 佛手瓜刨皮,去核,洗淨,橫切厚塊,留用。
2. 大眼雞魚剝皮,劏肚,洗淨,抹乾,用少量鹽略醃,待用。
3. 燒熱一湯匙油。爆香薑片。放入大眼雞魚略煎,贊少量酒,注入適量清水,加入佛手瓜同煲至湯濃材料稔,加入調味料和甘筍花,即可上桌,趁熱供食用。
佛手瓜瘦肉瑤柱湯
蟹肉扒豆苗青綠纯香,味鮮美。蟹肉除含有豐富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他命A和B2、礦物質、磷、鐵等,更具活血,散瘀作用。
材料(二至三人分量):
佛手瓜 | 三個(約十二両) |
豬瘦肉 | 半斤 |
乾瑤柱 | 四粒 |
甘筍花 | 四片 |
生薑 | 三片 |
植物油 | 適量 |
食鹽 | 適量 |
做法:
1. 佛手瓜刨皮,去核,洗淨,橫切厚塊,留用。
2. 洗淨瘦肉,飛水三分鐘,撈起待用。洗淨乾瑤柱,用暖水浸二十分鐘。
3. 燒熱一湯匙油,爆香薑片。注入適量清水,加入佛手瓜、瘦肉、乾瑤柱煲至湯濃材料稔,再加入調味料和甘筍花,即可上桌,趁熱供食用。
佛手瓜瘦肉瑤柱湯清純香甜,營養豐富,健脾驅寒,增強消化。
- 食物安全中心 水果和蔬菜的營養素含量表 http://www.cfs.gov.hk/tc_chi/programme/programme_rafs/programme_rafs_n_01_04.html ↩